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准确快速测定BOD对于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及环境管理至关重要。BOD快速测定仪凭借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相关领域的常用设备。为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正确掌握其操作规范与技巧十分必要。 一、操作规范 1、准备工作 (1)仪器检查:使用前仔细检查BOD快速测定仪的外观,确保仪器无损坏、划痕。检查电源线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老化现象,连接电源,开启仪器,观察仪器自检过程是否正常,显示屏显示是否清晰、完整。 (2)试剂与样品准备: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准备所需的试剂,如培养液、稀释水等,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且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避免水样受到污染或发生成分变化。若水样中悬浮物较多,需进行过滤处理;若水样酸碱度不适宜,需调节至中性。 (3)仪器校准:根据仪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一般可采用标准溶液校准。按照仪器操作步骤,将标准溶液放入仪器相应位置,进行校准操作,确保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校准完成后,记录校准数据。 2、测定操作 (1)样品处理:根据水样的BOD浓度范围,对水样进行适当稀释。稀释时,使用经灭菌处理的移液管准确吸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到含有稀释水的容量瓶中,混合均匀。稀释倍数应根据预估的BOD值确定,以保证测定结果在仪器的测量范围内。 (2)仪器设置:根据仪器操作界面提示,设置测定参数,如测定时间、温度等。BOD测定通常需要在特定温度(一般为20℃)下进行,确保仪器温度控制系统正常工作,使样品处于恒温环境。 (3)样品装载与测定:将处理好的样品小心倒入仪器的测定容器中,避免产生气泡。将测定容器放入仪器指定位置,关闭仪器门,启动测定程序。在测定过程中,不要随意打开仪器门或移动测定容器,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3、测定结束与仪器维护 (1)结果读取与记录:测定完成后,仪器会自动显示或打印测定结果。认真读取结果,并记录测定时间、样品编号、稀释倍数等相关信息。若对测定结果有疑问,可进行重复测定。 (2)仪器清理:测定结束后,及时取出测定容器,将剩余样品倒入指定废液桶中。用蒸馏水清洗测定容器和移液管等器具,晾干备用。用干净的软布擦拭仪器表面,保持仪器清洁。 (3)关机与存放: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要求,依次关闭仪器各个部件,最后拔掉电源线。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二、操作技巧 1、样品采集与保存技巧 (1)采样位置选择:采集水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避免在水流湍急、有漩涡或靠近排污口的位置采样。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可在不同深度和位置多点采样,混合后作为代表性样品。 (2)样品保存方法:水样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分析测定。若不能及时测定,需将水样保存在4℃的冰箱中,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定。在保存过程中,要避免水样与空气接触,防止水样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2、稀释操作技巧 (1)稀释倍数确定:在确定稀释倍数时,可先进行预估。根据水样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外观特征,以及以往的经验数据,初步判断水样的BOD浓度范围,然后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若预估不准确,可进行多次稀释测定,以获得准确结果。 (2)稀释均匀性保证:在稀释过程中,要确保水样与稀释水充分混合均匀。可采用振荡或搅拌的方法,但要注意避免产生过多气泡。振荡或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待气泡消失后再进行测定。 3、仪器使用技巧 (1)温度控制技巧:BOD测定对温度要求较高,要确保仪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在测定前,可提前开启仪器,使仪器达到设定温度并稳定一段时间。在测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如发现温度波动较大,应及时检查仪器温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2)避免干扰技巧:某些物质可能会对BOD测定产生干扰,如氯、重金属等。在测定前,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去除干扰物质。例如,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去除余氯,加入EDTA等螯合剂去除重金属离子。 三、结语 正确掌握BOD快速测定仪的操作规范与技巧,是获得准确、可靠测定结果的关键。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技能,为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