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溶解氧检测仪作为实时监测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关键设备,长期处于水样接触和复杂环境中,其检测精度与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范的维护和保养。科学的维护不仅能保证数据可靠,还能减少故障停机时间,降低使用成本。 一、传感器的维护与保养 传感器是在线溶解氧检测仪的核心部件,直接接触水样,维护需重点关注清洁与活性保护。 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是基础工作。水样中的悬浮物、藻类或油污会附着在传感器探头上,阻碍氧气透过膜(传感器用于感知溶解氧的关键部件),导致检测值偏低。建议每周用软布或海绵蘸清水轻轻擦拭探头表面,若附着较顽固的油污,可蘸少量中性洗涤剂擦拭,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意避免使用硬毛刷或锋利工具,防止划伤氧气透过膜。 氧气透过膜的更换与保护影响检测灵敏度。透过膜老化(如出现裂纹、发脆)或污染严重时,需及时更换——通常每3-6个月更换一次,若检测污水等复杂水样,更换周期需缩短。更换时需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油脂污染新膜;安装后需让膜充分湿润(可浸泡在蒸馏水中10分钟),再进行校准。日常存放时,若传感器暂时不使用,需浸泡在清水中(勿用蒸馏水长期浸泡,以免影响膜性能),避免干燥导致膜开裂。 电解液的补充与更换不可忽视(针对需要电解液的传感器)。电解液是传感器内部传导信号的介质,长期使用后会因蒸发或污染减少。当传感器响应变慢或检测偏差增大时,需检查电解液液位,若不足需添加专用电解液;若电解液浑浊或变色,说明已污染,需彻底更换,更换后需静置10分钟再使用。 二、主机与电路系统的保养 主机与电路系统负责信号处理和数据显示,保养需侧重环境控制与连接稳定性。 保持主机环境干燥清洁能减少电路故障。主机应安装在通风、干燥的位置,避免被雨水、水汽直接浸泡。每周用干布擦拭主机外壳,清除表面灰尘;若有液体溅到表面,需立即擦干。检查主机散热孔是否通畅,若被灰尘堵塞,可用软毛刷清理,防止内部元件因散热不良老化。 定期检查线路连接保障信号传输。传感器与主机之间的连接线易因振动、拉扯出现接口松动或线路磨损。建议每月检查一次接口处是否牢固,插头是否有氧化(表现为金属触点发黑),若有氧化可用干棉签蘸酒精擦拭。整理线路时避免过度弯曲或挤压,线路外层若有破损,需用绝缘胶带包裹,防止短路。 电池与电源模块维护针对便携式或备用电源设备。若主机配备备用电池,需每3个月检查一次电量,长期不用时需取出电池,避免漏液损坏主机。外接电源的设备,需检查电源线是否有破损,插头与插座接触是否良好,防止因供电不稳导致数据波动。 三、采样与流通系统的维护 采样管路和流通池(水样流经并被检测的容器)若堵塞或污染,会间接影响检测精度,需定期维护。 管路疏通与清洁防止水流不畅。水样中的泥沙、纤维等杂质易堵塞采样管路,导致水样无法正常流经传感器,出现数据停滞或波动。建议每两周用清水反向冲洗管路一次,若堵塞严重,可拆开管路接口,用专用疏通器(如软质塑料棒)轻轻清理,避免使用金属工具划伤管路。若检测含藻类较多的水样,可定期在管路中通入少量除藻剂(按说明书浓度使用),抑制藻类生长。 流通池的清洁与密封检查保障检测环境稳定。流通池内壁若附着污垢,会影响水样与传感器的充分接触,每周需打开流通池,用海绵蘸清水擦拭内壁,去除附着的杂质。同时检查流通池密封盖的橡胶垫圈是否老化(如出现裂纹、失去弹性),若密封不严会导致水样渗漏或混入气泡,需及时更换垫圈,确保流通池内水流平稳无气泡。 四、日常检查与校准配合 日常检查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结合定期校准可进一步保证数据准确。 每日外观检查快速排查异常。开机后观察传感器是否有破损、线路是否脱落、流通池是否漏水;运行中注意观察数据是否稳定,若出现无规律波动,可能是传感器污染或管路有气泡,需及时处理。记录每日数据波动范围,若发现长期趋势性偏差(如持续偏高或偏低),即使未到校准周期,也需提前校准。 校准与维护结合提升可靠性。校准前需确保传感器清洁,否则校准结果会失真——建议校准前先按标准流程清洁传感器。校准频率通常为每月一次,若检测关键水体(如饮用水源),可每两周校准一次。校准后需记录校准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若偏差突然增大,需检查传感器是否老化或损坏。 五、结语 在线溶解氧检测仪的维护保养核心是“预防为主、重点防护”——通过清洁减少污染干扰,通过定期更换易损件避免突发故障,通过日常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只要按规范操作,就能让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状态,为水质监测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如果需要了解特定场景(如海水或工业废水监测)下的维护技巧,可进一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