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测定仪作为检测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关键设备,其检测精度和稳定性依赖于日常科学保养。合理的保养不仅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更能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养工作需覆盖核心部件、试剂系统、管路清洁等多个维度,形成规范化的维护流程。 一、核心检测部件的保养 传感器是BOD测定仪的“感知核心”,需重点呵护。溶氧电极作为关键检测元件,每次使用后需用纯水轻轻冲洗表面,去除残留水样和污染物,并用柔软的滤纸吸干水分,避免刮擦电极膜。每周需用专用电极清洗液浸泡电极1-2小时,去除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和有机物,恢复电极灵敏度。长期不用时,需将电极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防止电极膜干燥老化,存放环境需避光、低温。 搅拌与曝气部件的保养影响反应效率。定期检查搅拌桨叶是否清洁,有无异物缠绕或生物黏附,发现杂质及时清理,确保搅拌均匀。曝气装置的曝气头易堵塞,每周需用清水反冲或用软毛刷清洁,对于堵塞严重的曝气头,可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冲洗,恢复曝气均匀性。检查搅拌电机和曝气泵的运行声音,若出现异常噪音需及时添加润滑剂或联系维修,防止部件磨损加剧。 温控系统的保养需保障温度稳定。定期清洁温控探头表面,去除水垢和污渍,确保温度检测准确。检查恒温槽或反应舱的保温层是否完好,若有破损需及时修补,减少热量损失。温控装置的散热口需保持通畅,每周清理灰尘和杂物,避免散热不良导致温度失控,影响微生物活性和检测结果。 二、试剂与微生物系统的维护 试剂的规范管理是保养的重要环节。BOD检测所用的营养盐、缓冲液等试剂需按说明书要求储存,避光冷藏保存,远离热源和阳光直射。定期检查试剂有效期,过期试剂需及时更换,避免影响微生物代谢。配置试剂时使用纯水,防止杂质污染,试剂瓶需标注配置日期和有效期,使用后及时密封,防止挥发或吸潮变质。 微生物菌种的保养直接关系检测成败。活性污泥或专用菌种需在适宜条件下保存,保持菌种活性,定期观察菌种状态,若发现颜色异常、异味或沉降性能变差,需及时更换新菌种。接种前需对菌种进行活性验证,确保其降解能力符合要求。每次检测后剩余的菌液需妥善处理,不可随意排放,同时彻底清洁接种工具,避免菌种交叉污染。 三、管路与反应系统的清洁 管路清洁能避免堵塞和污染。每次检测结束后,立即用纯水冲洗进样管路、反应池和废液管路,清除残留水样和有机物。每周进行一次深度清洁,用专用管路清洗液循环冲洗整个管路系统30分钟,再用纯水冲洗至中性,防止生物膜滋生。对于易结垢的管路,每月可用稀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冲洗,去除水垢和矿物质沉积,保持管路通畅。 反应容器的清洁需细致彻底。检测完成后及时倾倒反应容器内的废液,用软布蘸中性洗涤剂擦拭内壁,去除残留污渍,再用纯水冲洗干净。对于使用频率高的反应瓶,每周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再用亚硫酸钠溶液中和残留的高锰酸钾,最后用纯水冲洗,避免微生物残留影响下次检测。反应容器的密封盖和密封圈需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破损及时更换,确保密封良好。 四、仪器主机与辅助设备的保养 主机电路系统的保养需防潮防尘。每周用干抹布擦拭主机外壳,清除表面灰尘,保持散热孔通畅。每季度在断电状态下打开主机侧盖,用压缩空气轻轻吹扫内部电路板和风扇上的灰尘,防止积尘导致短路或散热不良。检查主机内部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氧化,发现问题及时紧固或用无水酒精清洁,确保电路连接可靠。 辅助设备的保养不可忽视。对于配备自动进样器的测定仪,需定期清洁进样针和样品盘,去除样品残留和污渍,检查进样器的定位精度,发现偏差及时校准。打印机、数据存储模块等辅助设备需定期通电运行,防止部件老化,数据连接线需避免拉扯和弯折,接口处保持清洁干燥。 五、定期校准与性能验证 定期校准是保障精度的关键。每月需用标准样品对BOD测定仪进行校准,校准前确保标准溶液浓度准确、在有效期内。严格按照校准流程操作,记录校准曲线和偏差值,若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检查传感器性能和仪器参数设置,必要时更换核心部件后重新校准。校准记录需详细存档,作为设备性能溯源的依据。 性能验证需常态化进行。通过平行样检测验证仪器的重复性,若多次检测结果偏差较大,需排查样品处理、试剂质量、仪器状态等因素,及时调整维护策略。定期进行空白实验,评估系统污染情况,空白值异常时需彻底清洁反应系统和更换试剂,确保检测背景稳定。 六、结语 BOD测定仪的保养需贯穿设备使用全周期,从核心部件到辅助系统,从日常清洁到定期校准,形成全面细致的维护体系。操作人员需养成良好的保养习惯,严格遵循保养流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只有做好保养工作,才能确保BOD测定仪长期稳定运行,为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