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BOD(生化需氧量)监测仪通过模拟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持续监测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是评估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设备。由于其工作原理涉及微生物活性、复杂反应过程及精密机械结构,长期运行中易因多种因素出现故障。准确判断故障原因,是及时修复并保证数据有效性的前提。 一、传感器与检测单元故障 溶解氧传感器异常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BOD监测依赖对水样中溶解氧消耗的测量,若传感器响应迟钝或读数漂移,会直接导致BOD值偏差。可能原因包括:传感器膜片被生物膜、油污覆盖,阻碍氧气渗透;电解液耗尽或变质,影响电极反应;温度补偿功能失效,导致不同水温下的溶解氧换算误差。此外,传感器校准不当(如校准液浓度不准确、未进行温度校正)也会引发检测值异常,表现为BOD结果持续偏高或偏低。 微生物膜(或生物反应器)性能下降会导致检测失效。部分bod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采用固定化微生物膜作为反应载体,若微生物因营养不足、毒性物质侵害或温度骤变而失活,会使有机物降解能力下降,表现为BOD测定值偏低。微生物膜长期使用后若发生老化、脱落,或被悬浮颗粒物堵塞,也会阻碍底物与微生物接触,导致反应效率降低。 光学检测系统故障多源于污染或老化。采用荧光法、比色法辅助检测的仪器,若光学窗口附着藻类、沉积物,会干扰光线传输,导致信号减弱或失真。光源衰减、光电探测器灵敏度下降等硬件老化问题,也会使检测信号不稳定,出现数据波动频繁的现象。 二、管路与进样系统故障 进样管路堵塞或泄漏会直接影响检测流程。水样中的悬浮颗粒物、藻类易在管路弯头、阀门处堆积,导致进样量不足或断流,表现为仪器频繁报“进样失败”。若管路接口松动或材质老化开裂,会造成水样泄漏,不仅影响检测准确性,还可能因废液渗漏损坏仪器内部电路。在高浊度水体或工业废水监测中,管路堵塞的概率更高,尤其需要注意预处理装置的过滤效果。 蠕动泵(或计量泵)故障会导致进样精度下降。泵管磨损、老化会使输液量不稳定,表现为实际进样量与设定值偏差;泵的驱动电机故障或传动机构卡顿,会导致进样中断或流速异常。此外,泵管安装过紧会加速磨损,过松则可能漏气,影响负压进样效果,这些安装不当问题也会间接引发进样故障。 预处理装置失效是管路系统故障的重要诱因。滤网、沉淀池等预处理组件若未及时清洁,会失去过滤作用,导致大量杂质进入检测系统;自动反冲洗功能故障(如反冲洗泵不工作、阀门切换错误),会使预处理装置自身堵塞,进一步加剧进样管路的污染。 三、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故障 通讯模块异常会导致数据上传中断。采用无线传输(如4G、LoRa)的仪器,若SIM卡欠费、信号被遮挡或天线接触不良,会出现数据发送失败;有线传输的仪器可能因网线松动、接口氧化导致通讯中断。此外,监测平台的IP地址、端口号等参数设置错误,也会使仪器与平台无法正常通讯,表现为“在线但无数据”。 控制系统程序故障会引发运行紊乱。主板固件bug可能导致仪器在某一检测步骤卡滞(如一直停留在“搅拌”阶段);参数设置错误(如反应时间、温度阈值设定不合理)会使检测流程异常终止。突然断电、电压波动可能造成程序丢失或错乱,重启后需重新加载参数或恢复出厂设置。 继电器、电磁阀等执行部件故障会影响动作响应。例如,控制进样阀、排水阀切换的电磁阀卡滞,会导致水样无法按程序进入反应池;加热模块的继电器失效,会使反应温度无法达到设定值,影响微生物活性和反应速率。 四、环境与操作因素引发的故障 温度剧烈变化会影响仪器稳定性。BOD检测对温度敏感(通常需控制在20℃±1℃),若仪器安装在无温控的户外环境,夏季高温会导致反应池温度超标,冬季低温则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均可能造成BOD值偏低。温度波动还会使管路内产生冷凝水,混入水样后影响检测浓度。 水样基质复杂会加剧故障风险。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强氧化剂、有机溶剂等物质,会毒害微生物或腐蚀管路;高盐度水样可能导致传感器电极极化,影响溶解氧检测;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样易产生泡沫,干扰液位检测和溶解氧测量。 维护不当是故障频发的人为因素。未按周期清洁传感器、更换泵管,会加速部件老化;校准不及时或使用过期标准液,会导致检测精度持续下降;长期停机后未做预处理(如冲洗管路、活化微生物),重启时易出现管路堵塞或微生物失活。 五、结语 在线BOD监测仪的故障多由“硬件老化+环境干扰+维护不足”共同作用导致,且不同故障可能表现出相似症状(如数据异常)。排查时需结合仪器运行日志、现场环境及维护记录,从传感器性能、管路状态、程序运行等维度逐步排查。建立定期维护计划(如每周清洁管路、每月校准传感器、每季更换易损件),可大幅降低故障发生率,确保BOD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