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生化需氧量)快速测定仪作为评估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设备,长期使用后,传感器老化、试剂残留、部件磨损等问题会影响检测精度和稳定性。科学的维护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更能保证数据可靠。维护需覆盖核心部件清洁、功能校准、耗材更换等环节,结合设备运行特点制定针对性方案。 一、传感器的清洁与保养 溶解氧传感器是BOD测定的核心部件,长期接触水样会积累生物膜、悬浮物等杂质,导致检测信号漂移。维护时需先断开仪器电源,拆下传感器,用软毛刷蘸纯水轻轻刷洗电极表面,去除可见附着物;若有顽固生物膜,可用稀释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10分钟(浓度需按说明书控制,避免腐蚀电极),再用纯水冲洗干净。 传感器的透气膜易因磨损或污染失效,需定期检查——若膜表面出现划痕、褶皱或变色,应及时更换新膜,并在安装前确保膜内无气泡,否则会影响氧气渗透。更换后需将传感器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活化数小时,再进行校准,确保其响应灵敏。 二、管路与反应系统的维护 进样管路和反应容器易残留水样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长期积累会引发交叉污染。每周需用纯水冲洗管路3-5次,每月用稀盐酸(或专用清洗剂)循环冲洗一次,溶解管路内的水垢和有机物;反应瓶每次使用后立即用刷子蘸中性洗涤剂清洗,顽固污渍可先用温水浸泡,再用软布擦拭,避免使用硬刷刮伤内壁影响检测。 蠕动泵管是易损件,长期挤压会导致老化变硬,影响进样精度。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泵管,更换时注意安装方向与滚轮贴合,避免过松或过紧——过松会导致漏液,过紧则加速泵管磨损。同时检查泵头是否有异物卡滞,用棉签蘸酒精擦拭滚轮,保持转动顺畅。 三、试剂与校准维护 试剂的妥善保存直接影响检测准确性。已配制的试剂需按说明书要求储存(如避光、冷藏),定期检查是否变质(如出现沉淀、变色或异味),变质试剂应立即更换,并记录试剂更换日期。校准用的标准溶液需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次校准时先观察溶液是否澄清,浑浊或有沉淀的标准液不可继续使用。 定期校准是保证数据可靠的关键。建议每月用标准溶液进行一次两点校准(低浓度和高浓度),校准前确保仪器预热充分(通常30分钟以上),环境温度稳定。若校准偏差超过允许范围,需重新调整仪器参数,直至满足要求,并详细记录校准数据,便于追溯仪器性能变化。 四、电路与外观维护 仪器内部电路需防潮防尘。每周用干布擦拭仪器表面,去除灰尘和试剂痕迹;每月打开仪器侧盖(断电操作),用压缩空气吹扫电路板和风扇上的灰尘,避免积尘导致散热不良或电路短路。若发现接线端子氧化,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再涂抹少量凡士林防止再次氧化。 显示屏和操作按键需轻柔维护。屏幕表面有污渍时,用蘸有纯水的软布擦拭,避免使用酒精等溶剂损伤涂层;按键若出现卡顿或响应迟钝,可滴入少量缝纫机油(切勿用食用油),反复按压几次使其润滑,严重故障时需联系厂家维修,不可自行拆解。 五、长期停用的维护 若仪器需停用一个月以上,需彻底清洁后再存放。排空管路内的残留液体,用纯水冲洗多次;传感器拆下后浸泡在保护液中(按说明书配制),避光冷藏;所有试剂密封后单独存放,远离热源和阳光直射。 存放环境需干燥通风,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可在仪器旁放置干燥剂防止受潮。再次启用前,需全面检查各部件状态,更换过期试剂和老化耗材,重新校准后再投入使用,确保检测性能稳定。 六、结语 BOD快速测定仪的维护核心是“预防为主、及时处理”,通过定期清洁、更换耗材、规范校准,能有效减少故障发生率,延长使用寿命。维护过程中需做好记录,包括清洁日期、更换部件型号、校准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维护档案,为设备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只有细致到位的维护,才能让仪器持续提供精准数据,为水体有机污染监测提供可靠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