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余氯检测仪是保障饮用水、污水处理后水质达标的关键设备,其安装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精度与设备寿命。安装需遵循“准备-安装-调试-检查”的流程,重点把控取样管路、传感器固定、电路连接等环节,以下为详细步骤。 一、安装前准备 首先需确认安装环境与设备适配性。选择通风干燥、无强光直射的位置,远离强电磁场(如变频器、大型电机)和腐蚀性气体(如氯气、硫化氢),避免干扰检测信号;若安装在室外,需搭配防水防晒的防护箱,防护箱底部预留排水孔,防止雨水积聚。同时确保安装台面或支架承重能力达标,主机与取样点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通常不超过5米),减少管路过长导致的水样滞后。 准备好安装工具与耗材:螺丝刀、扳手、管钳等基础工具,以及适配的管材(如UPVC管、不锈钢管)、密封垫片、固定支架、防水接线盒等。提前检查设备配件是否齐全,包括主机、传感器、取样管路、电源线、信号线等,核对传感器型号与主机匹配,避免错装。此外,需提前获取安装点的水样压力、流量数据,确保符合检测仪的水样要求,若压力过高需准备减压阀。 二、取样管路安装 取样管路是传递水样的核心通道,需优先安装。从水样源头(如水管、水池)选取有代表性的取样点,避开管路死角、阀门下游或湍流区域,防止水样不流通或含气泡。若为管道取样,在管道上开孔并安装取样阀,阀门选用耐腐蚀材质,关闭阀门后连接取样管路;若为水池取样,需将取样管延伸至水体中层(避开表层浮渣与底层泥沙),管端加装滤网(孔径通常50-100微米),防止悬浮颗粒堵塞管路。 管路铺设需保持平缓,避免急剧弯折或高低起伏,防止气泡滞留;管路坡度控制在1‰-3‰,便于水样自然流动,若取样点低于主机,需在管路最高点安装排气阀,定期排出气泡。连接主机的进水管路前,加装截止阀和过滤器(精度1-5微米),过滤器需靠近主机,方便后期更换滤芯;出水管路直接接入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避免废水回流。所有管路接口处加装密封垫片,用扳手均匀拧紧,防止漏水,安装后打开取样阀,检查管路是否通畅、有无泄漏。 
三、主机与传感器安装 主机安装需稳固且便于操作。将主机固定在支架或台面上,用膨胀螺丝锁紧,确保主机水平放置,面板朝向便于查看和操作的方向。若为壁挂式主机,需确认墙面承重能力,钻孔后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再将主机挂载到支架上,避免主机晃动。 传感器安装分两种场景:若为浸入式传感器,需在取样池或专用支架上固定传感器,确保传感器探头完全浸没在水样中,且远离水流直射方向(防止水流冲击导致数据波动),探头与池底距离不小于10厘米,避免泥沙沉积覆盖;若为流通式传感器,需将传感器串联在取样管路中,注意水流方向与传感器标识一致,传感器两端加装活接,方便后期拆卸维护,安装后用手轻拧传感器,确保密封垫片贴合,无漏水现象。 电路连接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电源线接入220V市电,需通过防水接线盒连接,火线、零线、地线区分清晰,不可接反;信号线(如485线、模拟量线)一端接入主机信号接口,另一端连接至监测中心或数据采集器,信号线需穿入穿线管,与电源线分开铺设(间距不小于20厘米),避免电磁干扰。所有接线完成后,检查接线端子是否牢固,用绝缘胶带包裹裸露部分,关闭主机外壳和防水接线盒,确保防水防尘。 四、调试与校准 安装完成后进行通电调试。打开主机电源,检查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各指示灯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如电源灯亮、运行灯闪烁),若无显示或报错,需检查电源线连接和保险丝状态。开启取样阀,调节进水流量至设备要求范围(通过截止阀控制),观察主机内的水样流通情况,确保无气泡、无泄漏,待水样稳定流通10-15分钟后,进入校准环节。 校准需使用标准余氯溶液。先进行空白校准:将传感器浸泡在纯水中,选择主机“空白校准”模式,等待校准完成;再进行单点或多点校准,将传感器放入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输入标准浓度值,主机自动完成校准,校准后需重复检测2-3次,确认读数与标准值偏差在允许范围,若偏差过大需重新校准,排查传感器是否污染或管路是否堵塞。 五、安装后检查 最后进行全面检查。再次检查管路是否泄漏、传感器是否固定牢固、电路连接是否安全,开启设备运行30分钟,观察检测数据是否稳定,无明显波动或异常值。测试数据传输功能,通过主机或监测中心查看数据是否正常上传,信号是否稳定。同时清理安装现场,整理工具与多余耗材,记录安装时间、设备型号、校准数据等信息,形成安装档案,便于后期维护。 六、结语 在线余氯检测仪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设备使用寿命。其核心操作需严格遵循“管路通畅无阻塞、设备固定防松动、线路连接合规范、仪表校准保精准”的原则,每道工序均需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只有规避安装环节的潜在风险,才能有效杜绝检测数据偏差及设备异常故障,为水质余氯浓度的持续监测筑牢稳定可靠的硬件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