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浊度检测仪通过光学原理实时监测水体中悬浮物与胶体颗粒含量,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自然水体监测等场景。其运行稳定性与检测精度,依赖规范的使用操作与定期维护,需规避环境干扰、部件污染等问题,具体要点如下。 一、正确使用方法 1、开机准备 开机前需做好环境与设备的基础检查,为检测扫清障碍。先确认仪器安装环境,远离极端温度区域与强电磁干扰源,户外设备需检查防护箱密封性,防止雨水、灰尘进入内部电路。接着查看设备外观,确保外壳无破损、采样管路无变形,电源线与通讯线连接牢固且无氧化。 接通主电源并开启主控开关,等待系统完成自检。自检过程中若出现探头未连接、光源异常等提示,需先排查连接线是否松动、探头是否安装到位,故障排除后重新启动自检。自检通过后进入参数配置界面,确认检测量程、采样间隔、数据上传方式等与监测需求匹配,同时开启自动清洗与温度补偿功能,避免后续检测受水体温度波动影响。 2、运行操作 运行阶段需关注水样流通状态与数据稳定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开启进水阀门,调节水样流速至平稳状态,流速过快易产生气泡、过慢则可能导致水样滞留变质,需观察流通池内水体无气泡、无明显杂质堆积。若设备配备采样滤网,需定期查看滤网状态,防止滤网堵塞导致水样供应不足。 通过本地显示屏或远程监测平台,实时观察浊度数据变化。正常情况下数据应平稳波动,无频繁跳变或数值骤升骤降现象。若出现数据异常,先排查是否为真实水质变化,如周边是否有污染排放;再检查仪器自身,如光学探头是否附着污染物、光源是否衰减,必要时停机清洁探头或更换光源。 仪器触发报警时按优先级处理,滤网堵塞需立即停机清洁,光强不足需检查光源供电与灯泡状态,通讯中断则核查网络连接与通讯参数。故障解决后重启设备,待数据恢复正常再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3、关机流程 短期停机与长期闲置的关机操作需有所区分,避免设备受损。短期停机(如日常检修)时,先关闭进水阀门,排空采样管路、流通池内的残留水样,再用纯水反复冲洗管路、流通池及光学探头,去除残留污染物。冲洗完成后关闭主控开关,切断主电源,若停机时间超过24小时,需断开备用电源连接,防止电池亏电。 长期闲置时,在短期停机操作基础上,额外拆卸光学探头。清洁探头表面后涂抹专用保护剂,将其存放于干燥、避光的容器中。清空设备内部可能残留的积水,在防护箱内放置干燥剂,关闭防护箱并做好防尘措施。闲置期间需定期检查设备状态,避免部件受潮、老化。 二、维护要点 1、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以清洁与状态核查为核心,每日进行可有效减少故障风险。用纯水轻柔冲洗光学探头与流通池表面,去除附着的悬浮物、藻类等污染物,若水体浊度较高,需增加清洁频次。清洁时避免使用硬毛刷或腐蚀性溶剂,防止划伤光学镜片影响检测精度。 每日查看仪器指示灯状态,电源灯、运行灯、通讯灯需正常亮灭,无闪烁或熄灭现象。通过远程平台确认数据上传完整,无数据缺失、重复情况。检查采样管路接口是否密封良好,无渗漏问题,发现轻微异常及时处理,避免问题累积扩大。 2、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需按周期深度检查核心部件,保障设备长期稳定。每周重点检查蠕动泵(若配备)运行状态,听泵体运转声音是否均匀,无异常噪音;观察泵管是否有老化、开裂、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同型号泵管,防止水样输送量不准影响检测。同时检查光源模块,观察光源亮度是否稳定,若出现闪烁、衰减,需及时更换光源组件。 每月用浊度标准溶液进行单点校准,将检测值与标准值对比,验证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若偏差过大,先彻底清洁光学探头与流通池,排除污染干扰后重新校准,校准完成后详细记录校准时间、标准溶液信息、检测偏差等数据,形成校准档案。 每季度对设备进行深度维护,拆解流通池(若结构允许),用专用清洁剂浸泡清洁内壁,去除顽固积垢。检查传感器连接线束接口,用干净棉布擦拭氧化部位,确保信号传输稳定。户外设备需检查防雷、接地装置,确保其功能正常,应对雷雨天气风险。 三、结论 在线浊度检测仪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是保障其检测精度与使用寿命的关键。规范的开机准备、运行操作与关机流程,可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影响;日常与定期维护则能及时排除隐患,避免部件老化、污染导致的故障。只有将使用与维护标准化、常态化,才能让仪器持续稳定运行,为水质监测与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