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COD检测仪通过连续监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为工业废水处理、水环境质量管控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使用过程中,受水样干扰、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数据异常、运行故障等问题。及时排查并解决异常,是保障检测精度、避免数据失效的关键,需按“先现象分类、再逐步排查”的逻辑,针对性采取措施。 一、数据异常 数据异常是最常见问题,表现为检测值偏离正常范围、波动过大或持续不变,需从水样、检测模块、校准状态入手: 水样相关异常:若检测值突然升高(如远超水体正常COD范围),先检查采样管路是否堵塞(如进水口被悬浮物、藻类堵塞),拆开管路用清水冲洗,观察水流是否顺畅;若水样浑浊度骤增(如雨季泥沙混入),需确认预处理模块(如过滤装置)是否失效,及时更换滤膜或清洁过滤组件,避免悬浮物干扰光学检测;若检测值持续偏低,排查是否有清水混入采样管路(如管路破裂导致雨水渗入),检查管路密封性,修复破损处。 检测模块异常:光学检测组件故障是数据异常的核心原因。先观察光源是否正常点亮(无闪烁、发黑),若光源熄灭或亮度衰减,需更换同类型光源;检查比色皿(或流通池)是否洁净(有无污渍、划痕),若内壁附着有色物质,用专用清洁剂浸泡后用超纯水冲洗,避免刮擦;若检测值波动过大,检查消解模块温度是否稳定(如加热块温度是否维持在设定值),若温度波动超过±2℃,调整温控参数或更换加热部件,确保消解反应充分且一致。 校准状态异常:若长期未校准,仪器会出现零漂或线性偏差。需按流程用标准COD溶液(如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开展校准,若校准后数据仍异常,检查标准溶液是否变质(如出现沉淀、颜色变化),重新配制后再次校准;同时确认校准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如消解时间、检测波长),避免参数错误导致校准失效。 
二、设备运行异常 设备运行异常表现为启动失败、部件卡顿、异响等,需聚焦供电、机械部件、温控系统: 供电故障:若设备无法启动,先检查供电线路(如电源线是否松动、插座是否通电),用万用表检测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若为太阳能供电或电池供电,检查太阳能板是否被遮挡(如落叶、灰尘覆盖)、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若电池老化(续航明显缩短),需及时更换;此外,电源模块(如变压器、稳压器)故障也会导致供电不稳,需通过设备指示灯判断,更换故障模块。 机械部件故障:采样泵、进样阀、搅拌器等机械部件易出现卡顿或异响。采样泵卡顿多因内部进入杂质(如泥沙、纤维),需拆开泵体清洁叶轮,添加专用润滑剂;进样阀堵塞或漏液,需拆解阀门清洁阀芯,检查密封圈是否老化,必要时更换密封圈;搅拌器异响通常是因轴承磨损,需更换轴承并调整搅拌器高度,避免与检测池碰撞。 温控与消解异常:若消解模块无法升温,检查加热丝是否断路(用万用表检测通断),更换损坏的加热丝;若消解完成后温度无法降温,排查冷却系统(如冷却风扇、冷却水管)是否故障,清洁风扇灰尘或疏通冷却水管,确保温度能快速降至检测所需范围,避免高温影响后续光学检测。 三、试剂与耗材异常 试剂失效、耗材损耗会间接导致检测异常,需关注试剂状态与耗材更换: 试剂相关异常:若消解反应后水样颜色异常(如未呈现预期的橙红色或蓝绿色),检查消解试剂(如重铬酸钾、硫酸银)是否过期,或试剂配比是否正确,重新配制试剂并更换;若试剂添加量不足,检查试剂泵是否正常工作(如泵管是否老化导致供液不足),更换泵管并校准试剂添加量,确保试剂与水样比例符合检测要求。 耗材损耗异常:过滤耗材(如滤膜、滤网)长期使用会堵塞,导致水样无法正常进入检测模块,需定期更换(通常每1-2周1次),具体频率根据水样浑浊度调整;反应池内若有试剂残留结垢,每周用稀盐酸(或专用除垢剂)浸泡清洁,去除结垢,避免影响水样与试剂混合;若溶解氧传感器(部分COD检测需监测溶解氧)表面附着生物膜,用专用清洁刷擦拭探头,每季度校准1次,确保检测准确。 四、异常处理后的验证与记录 解决异常后,需通过三步验证:用标准COD溶液检测,确认数据精度符合要求;连续运行设备1-2小时,观察数据稳定性(无明显波动);对比异常前后的数据变化,确保异常已彻底解决。同时,详细记录异常发生时间、现象、排查步骤、解决方案,建立异常处理档案,便于后续同类问题快速处理;定期总结异常规律(如雨季易出现采样管路堵塞),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雨季增加管路清洁频次),减少异常发生。 五、总结 在线COD检测仪出现异常时,需先按“数据异常、运行异常、试剂耗材异常”分类,再从“水样-设备-校准-试剂”逐步排查,避免盲目拆解。日常使用中,需定期校准、清洁设备、检查试剂,提前规避故障风险;若遇到复杂故障(如核心部件损坏),避免自行维修,及时联系厂家技术支持,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COD监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