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BOD(生化需氧量)监测仪通过模拟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实时测定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监控污染治理效果的关键设备。其操作需围绕“微生物活性保护、水样代表性保障、数据精准获取”展开,每个环节的规范操作直接影响监测结果可靠性,具体要点如下: 一、开机前准备 开机前需做好设备与环境的双重检查,避免因初始状态异常导致监测偏差: 设备状态核查:检查监测仪电源线路是否完好,插头与接地接口连接紧密,无松动或氧化;查看试剂瓶(如微生物营养液、缓冲液)液位,确保处于最低与最高刻度之间,不足时按要求补充对应试剂(需注意试剂有效期,过期试剂会影响微生物活性);观察反应池内是否残留杂质或沉积物,若有需用纯水冲洗干净,避免污染新水样。 环境与耗材准备:将设备置于恒温环境(通常为常温,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防止温度波动影响微生物代谢;准备好纯水(用于冲洗管路与反应池)、干净的采样容器(若需手动辅助采样),检查预处理模块(如滤网、恒温装置)是否正常,滤网堵塞时及时更换,确保水样预处理后符合监测要求。 二、水样处理 bod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对水样特性敏感,预处理与采样环节需重点把控: 水样预处理:若监测水体含大量悬浮物(如工业废水、河道水),需先通过设备自带的过滤模块(或手动过滤)去除杂质,防止堵塞反应池或吸附微生物,影响降解过程;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如化工、食品废水),需按比例稀释至适宜浓度(避免有机物过量抑制微生物活性),稀释时使用无菌纯水,确保稀释过程无额外污染。 采样控制:自动采样时,设置合理的采样周期(如每4小时1次),确保水样能反映水体实时状况;手动采样时,需在水体不同深度采集混合水样,避免单点采样导致代表性不足,采样后快速注入监测仪,减少水样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防止溶解氧变化影响BOD测定。 三、参数设置 根据监测场景与水体特性,合理设置设备参数,避免参数不当导致数据偏差: 核心参数设定:在操作界面设置反应温度(通常为20℃左右,模拟自然环境下微生物活性适宜温度)、反应周期(常规BOD监测周期为5天,部分设备支持快速监测模式,可按需调整);根据水样类型设置溶解氧监测频率,确保能实时追踪微生物降解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BOD值通过溶解氧消耗计算得出)。 校准参数设置:定期用标准BOD溶液(如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进行校准,设置校准周期(如每月1次),校准过程中确保设备处于稳定状态,不随意中断,校准完成后保存校准曲线,用于后续数据计算。 四、运行监测 监测仪运行过程中需持续关注,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数据与状态监控:实时查看显示屏上的溶解氧变化曲线、BOD实时数据,若数据出现骤升骤降(如溶解氧突然不变、BOD值异常偏高),需排查原因——可能是微生物活性降低(如试剂失效)、反应池漏气(导致溶解氧异常增加),或水样预处理不彻底;观察设备运行声响,正常运行时应为平稳噪音,无刺耳异响或漏气声。 异常处理:若出现“试剂不足”“温度异常”等报警,立即停机补充试剂或调整环境温度;若反应池内出现气泡过多,检查采样管路是否混入空气,排出管路内气泡后重新启动;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故障(如传感器无响应),标记故障现象,联系厂家售后,避免强行运行导致设备损坏。 五、停机与维护 监测结束或设备闲置时,做好停机与维护工作,保障后续使用: 规范停机:先停止采样与反应过程,用纯水冲洗反应池与管路3-5次,清除残留水样与微生物;排空试剂瓶内过期试剂,清洗试剂瓶后晾干;关闭设备电源,拔掉插头,若长期闲置,需覆盖防尘罩。 日常维护:每周清洁设备外壳与反应池,用湿布擦拭表面灰尘,避免灰尘堆积影响散热;每月检查微生物菌种活性,若发现菌种降解能力下降(如标准溶液BOD测定值偏低),及时更换菌种;每季度检查溶解氧传感器,用专用清洁剂擦拭探头,确保检测精度。 六、总结 在线BOD监测仪的操作要点需贯穿“准备-运行-维护”全流程,核心是保障微生物活性、水样代表性与参数合理性。规范的操作不仅能确保BOD数据准确可靠,为水质评估、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支撑,还能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在线监测仪的实时监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