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六价铬监测仪通过特定检测原理(如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实时监测水体中六价铬浓度,广泛应用于电镀、皮革、化工等工业废水排放口及地表水监测,其长期稳定运行依赖科学的清洁与维护。若忽视清洁或维护不当,易导致管路堵塞、部件污染、检测偏差,甚至设备故障,需围绕“防污染、保通畅、强校准”核心,建立日常与定期结合的维护体系。 一、日常清洁 日常清洁需聚焦“易污染、易堵塞”部件,避免杂质堆积影响检测,建议每日或每班次操作: 采样与进样管路清洁:采样管路(从水样采集点到仪器进样口)易附着水中悬浮物、有机物,长期使用会堵塞管路或污染后续检测模块。每日检测结束后,启动仪器“管路清洗”功能(或手动用纯水循环冲洗管路10-15分钟),若水样含高悬浮物(如电镀废水含金属碎屑),需增加冲洗频率,必要时拆卸管路两端接头,用低压压缩空气反向疏通,禁止用硬物(如铁丝)捅刮管路,防止内壁划伤导致杂质更易附着。 检测池与反应模块清洁:检测池是显色反应与光学检测的核心区域,六价铬与显色剂(如二苯碳酰二肼溶液)反应后易形成有色沉淀,附着在检测池内壁会影响透光性。每日清洁时,先用纯水冲洗检测池3-5次,再用低浓度盐酸(如5%)浸泡5分钟(溶解金属氧化物沉淀),最后用纯水冲净残留酸液;反应模块的试剂管路需同步用纯水冲洗,避免试剂残留结晶堵塞管路,若发现试剂管路流速变慢,可通过仪器“试剂管路排空-填充”功能反复操作,清除管路内微小结晶。 仪器表面与接口清洁:每日用湿布擦拭仪器外壳,去除表面灰尘、水渍,尤其注意电源接口、数据传输接口的清洁,避免灰尘堆积导致接触不良;若接口处有液体残留(如试剂泄漏),需用干棉签蘸无水乙醇擦拭,再用干棉签擦干,防止液体渗入接口内部腐蚀电路。 二、定期维护 定期维护需按周期(通常每周、每月、每季度)执行,重点关注耗材更换、部件检查与精度校准: 每周维护:耗材检查与部件状态确认:检查显色剂、缓冲液等试剂的液位,不足时补充对应试剂(需使用仪器适配的专用试剂,禁止混用不同品牌试剂),同时观察试剂是否变质(如显色剂出现浑浊、变色,需立即更换);检查采样泵、试剂泵的运行状态,若发现泵体噪音增大、流量不稳定,需清洁泵头(如去除泵管内残留杂质),或更换老化泵管;查看仪器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若风扇停转或转速变慢,需清洁风扇滤网(去除灰尘),避免仪器过热导致部件损坏。 每月维护:深度清洁与部件校准:对检测池进行深度清洁,若内壁有顽固沉淀(如褐色金属氧化物),可用软毛刷蘸中性洗洁精轻轻擦拭,再用纯水冲净;拆卸并清洁采样过滤器(如前置滤芯),若滤芯堵塞严重(如表面覆盖大量杂质),需更换新滤芯;进行“零点校准”与“量程校准”——用纯水作为空白样校准零点,用已知浓度的六价铬标准溶液校准量程,若校准后检测值与标准值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检查光学系统(如光源亮度、滤光片状态),或联系厂家技术人员调整仪器参数。 每季度维护:部件更换与系统检查:更换老化部件,如试剂管路(通常每3-6个月更换一次,防止管路老化破裂导致试剂泄漏)、检测池密封圈(若出现密封不良、漏水,需及时更换,避免水样或试剂渗入仪器内部);检查仪器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状态,如数据传输线(如RS485线、网线)是否松动,确保数据能正常上传至监管平台;对仪器进行全面功能测试,如模拟水样浓度超标,观察仪器是否能正常报警,确保报警功能有效。 三、特殊情况处理 遇到特殊情况(如试剂泄漏、检测数据异常),需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 试剂泄漏处理:若发现显色剂、盐酸等试剂泄漏,立即关闭试剂泵,用干抹布擦拭泄漏试剂,若试剂接触皮肤,需用大量清水冲洗;泄漏严重时,需断开仪器电源,清理完泄漏试剂后,检查试剂管路是否破裂,更换破损管路后再重启仪器。 检测数据异常处理:若检测数据频繁跳变、持续偏高或偏低,先检查水样是否异常(如是否有高浓度干扰物质流入),再排查仪器——清洁检测池与管路后重新检测,若数据仍异常,进行零点与量程校准,校准后仍无改善,需联系厂家技术人员排查光学系统或电路模块故障,禁止自行拆解仪器核心部件。 四、结论 在线六价铬监测仪的清洁与维护需“日常预防+定期保障”结合,日常清洁聚焦防污染、防堵塞,定期维护围绕耗材更换、部件检查与精度校准,特殊情况及时处理。核心原则是“按周期执行、按规范操作”,既要避免因清洁不及时导致部件污染或堵塞,也要防止因维护不当(如混用试剂、未校准)影响检测精度。只有建立科学的清洁维护体系,才能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持续输出准确的六价铬浓度数据,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与地表水质量评估提供可靠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