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氨氮降解常识
时间:2022-08-03 11:00:13   访客:1089

养殖水中的氨氮主要来自水产动物尸体、粪便、饲料、肥料等含氮物质的积累和分解。水体中的氨氮会被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分解消耗,部分氨氮会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一般情况下,水体中氨氮的降解率不低于产生率,水体中的氨氮不会积累。但是,如果水体中氨氮的产生率高于降解率,就会造成水体中氨氮超标,影响水生动物的健康。养殖过程中氨氮含量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

氨氮超标的原因

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容易超标。主要原因如下:

1、很多养殖户养殖密度过高,水体中的饲料残渣和动物排泄物增多,水体自然净化压力增大,容易导致氨氮积累。

2、水体定期消毒会杀死水体中的多种微生物,破坏水体平衡,严重影响氨氮的正常降解。

3、很多养殖户不能做到科学养殖,出现饲料和有机肥投喂过量的现象,进一步造成氨氮超标。

4、养殖水质不易控制。如果水体恶化,溶解氧减少,氨氮的产生速度将快于氨氮降解的速度,使氨氮含量居高不下,进一步恶化水体,形成恶性循环。

氨氮超标的原因比较容易理解。养殖户可以从这些原因入手,加强防控,防止氨氮超标。

氨氮超标的危害

氨氮以氨分子和铵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铵离子无毒无害。氨分子的主要危害是:

1、氨含量低时,会导致鱼虾食欲不振,缺氧,生长缓慢。

2、氨氮浓度高时,鱼虾会大面积浮头,增氧措施不能缓解浮头现象,免疫力会降低,易感病,甚至死亡。

3、急性氨氮中毒还会引起鱼虾极度兴奋,在水中上下窜动,继之无力,不平衡抽搐,最终死亡。

氨氮过多会对鱼虾的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即使是低浓度的氨也会逐渐引起鳃病等。养殖户需要认真对待,防止氨氮超标,做好氨氮降解工作。

氨氮降解的方法

氨氮降解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化学降解、物理吸附和生物分解。但前两者长期使用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在生态农业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利用生物法降解氨氮是比较好的选择。

水生植物降解氨氮 许多水生植物具有一定的氨氮降解作用。微藻可以利用水中的氨氮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因此,利用微藻降解氨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微藻中,小球藻、螺旋藻、硅藻等能迅速降解氨氮,且鱼虾也能以微藻为饵料,还能起到增氧水体、抑制有害藻类的作用。

微生物降解氨氮是通过微生物技术筛选、培养、复壮的微生物菌剂产品。可混入鱼虾饲料或直接洒入养殖水中。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以降解水中的氨氮和有毒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平衡水体生态环境,调节水质,保障水生动物健康,促进生长。微生物菌剂包括单一菌剂(如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和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复合型微生物菌剂含有多种益生菌,对氨氮降解和水质调节的综合作用优于单一菌剂。

微生物制剂与水生植物降解氨氮的方法可同时使用,安全、生态。利用生物法降解氨氮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可广泛推广的方法。

返回

© Copyright 2023 迈德施科技 版权所有

首页

关于迈德施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