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的灵敏度、精确度与准确度1、仪器的灵敏度: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量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如,天平的灵敏度,每个毫克数越小,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偏转到刻度盘一分度所需的最大质量就越小。又如多用电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表示了灵敏度。※物理意义:在电表两端加1V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与附加电压之和)为20kΩ,数字越大,灵敏度越高。U=IgRv,即,Rv/U=1/Ig,显然,当Rv/U越大,说明满偏电流Ig越小,即,该电表所能测量的最小电流越小,灵敏度便越高。※应注意: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越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故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敏度也不宜要求过高。※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等而言,对直尺、卡尺、螺旋测微器则无所谓。※分析灵敏度(检出限)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为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或称检出限。毒品检验;肿瘤标志物;特定蛋白;核酸;激素;某些常用项目等,需要具有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或某个量。检出限术语混乱,厂商使用各种词语如:灵敏度(Sensitivity),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最小检出限(Minimum detection limit),功能灵敏度(Functional sensitivity),检出限度(Limit of detection),定量限度(Limit of quantitation)2、仪器的精密度:仪器的精密度,又称精度,一般是指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如,米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其精密度就是1mm,水银温度计的最小分度为0.2℃,其精度就是0.2℃。仪器的最小分度值越小,其精度就越高,灵敏度也就越高。如,最小分度为0.1℃的温度计比最小分度为0.2℃的温度计灵敏度和精密度都高。※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仪器的精度高,准确度也就高,这表明仪器的精度是一定准确度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度相适应,这正是人们常用精度来描述准确度的原因。※仪器的精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准确度。例如:一台一定规格的电压表,其内部的附加电压变质,使其实际准确度下降,但精度却不变,可见精度与准确度有所区别。一般仪器都存在精度问题。 3、仪器的准确度: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数值。某电表的准确度是2.5级,其意义是指相对误差不超过满偏度的2.5%。※绝对误差=量程×准确度如,量程为0.6A的直流电流表,其最大绝对误差=0.6A×2.5%=0.015A。显然用同一电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被测物时,其最大绝对误差应不同。使用电表时,就存在选择适当量程档的问题。准确度一般针对电气仪器而讲,对其他仪器无所谓准确度。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是什么?①测量的精密度:测量的精密度指对某一量测量时,各次测量的数据大小彼此接近程度。测量精密度越高,说明各次测量数据比较接近的程度。测量精密度高,说明各次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它是偶然误差的反映。由于系统误差情况不确定,故测量精密度高不一定测量准确度就高。②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的准确度是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测量的准确度高,说明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偏离较小。它是系统误差的反映,但由于偶然误差情况不确定,故测量准确度高不一定测量精密度就高。③测量的精确度:测量的精确度指测量数据集中于真值附近的程度。测量的精确度高,说明测量的平均值接近真值,且各次测量数据比较集中,即,测量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比较小,测量的既准确又精密,测量的精确度才是对测量结果的综合评价。小结总之,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准确度越高,则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越小,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越高,则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就越接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准确度高,则精密度就一定高。2、精密度高,准确度却不一定高。3、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生化需氧量(Biolog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所需要的氧气量。BOD测定仪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水中BOD的精密仪器,在水质监测、环保监测、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排放监控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BOD测定仪如何发挥其性能,并介绍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生物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所需溶解氧的量,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和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BOD测定仪作为测定其含量的常用设备,在水质监测、环境保护、水处理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市场上的BOD测定仪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购买时需仔细考虑其关键功能,以确保选购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设备。本文将详细介绍购买BOD测定仪时需考虑的主要功能。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测定仪作为检测这一指标的专业设备,在环境保护、水体监测、污水治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使用BOD测定仪的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探讨BOD测定仪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BOD(生化需氧量)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BOD)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废水处理、科研等领域。BOD值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耗氧情况,是评估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将详细介绍BOD测定仪的检测流程,以帮助用户准确、高效地操作该设备。
生物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所需溶解氧的量,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和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选择合适的BOD测定仪对于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测量范围与精度、操作简便性、自动化程度、耐用性与稳定性、维护保养、成本效益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BOD测定仪。
在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BOD(生化需氧量)测定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分析水样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然而,BOD测定过程耗时较长,如何高效管理测量时间,成为水质监测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BOD测定仪测量时间的管理技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水质监测及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BOD测定仪作为检测BOD的专用工具,其精确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使用过程中,BOD测定仪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测量性能下降。因此,定期校准BOD测定仪成为确保其准确测量的必要环节。
在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是评估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准确测量这两项指标,分别发展出了COD测定仪和BOD测定仪。尽管它们的目标都是评估水质中的有机物含量,但两者的测量原理、操作过程及应用范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能通用。
BOD(生化需氧量)测定仪在水质监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评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然而,在使用BOD测定仪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旨在探讨BOD测定仪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生化需氧量(BOD)测定仪是环境监测和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工具,用于测量水样中有机物被生物降解所需的氧量。为了确保BOD测定仪的准确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使用后的清洗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BOD测定仪使用后的清洗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用户正确、有效地进行仪器的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