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的灵敏度、精确度与准确度1、仪器的灵敏度: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量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如,天平的灵敏度,每个毫克数越小,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偏转到刻度盘一分度所需的最大质量就越小。又如多用电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表示了灵敏度。※物理意义:在电表两端加1V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与附加电压之和)为20kΩ,数字越大,灵敏度越高。U=IgRv,即,Rv/U=1/Ig,显然,当Rv/U越大,说明满偏电流Ig越小,即,该电表所能测量的最小电流越小,灵敏度便越高。※应注意: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越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故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敏度也不宜要求过高。※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等而言,对直尺、卡尺、螺旋测微器则无所谓。※分析灵敏度(检出限)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为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或称检出限。毒品检验;肿瘤标志物;特定蛋白;核酸;激素;某些常用项目等,需要具有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或某个量。检出限术语混乱,厂商使用各种词语如:灵敏度(Sensitivity),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最小检出限(Minimum detection limit),功能灵敏度(Functional sensitivity),检出限度(Limit of detection),定量限度(Limit of quantitation)2、仪器的精密度:仪器的精密度,又称精度,一般是指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如,米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其精密度就是1mm,水银温度计的最小分度为0.2℃,其精度就是0.2℃。仪器的最小分度值越小,其精度就越高,灵敏度也就越高。如,最小分度为0.1℃的温度计比最小分度为0.2℃的温度计灵敏度和精密度都高。※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仪器的精度高,准确度也就高,这表明仪器的精度是一定准确度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准确度,也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精度相适应,这正是人们常用精度来描述准确度的原因。※仪器的精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准确度。例如:一台一定规格的电压表,其内部的附加电压变质,使其实际准确度下降,但精度却不变,可见精度与准确度有所区别。一般仪器都存在精度问题。 3、仪器的准确度: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数值。某电表的准确度是2.5级,其意义是指相对误差不超过满偏度的2.5%。※绝对误差=量程×准确度如,量程为0.6A的直流电流表,其最大绝对误差=0.6A×2.5%=0.015A。显然用同一电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被测物时,其最大绝对误差应不同。使用电表时,就存在选择适当量程档的问题。准确度一般针对电气仪器而讲,对其他仪器无所谓准确度。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是什么?①测量的精密度:测量的精密度指对某一量测量时,各次测量的数据大小彼此接近程度。测量精密度越高,说明各次测量数据比较接近的程度。测量精密度高,说明各次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它是偶然误差的反映。由于系统误差情况不确定,故测量精密度高不一定测量准确度就高。②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的准确度是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测量的准确度高,说明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偏离较小。它是系统误差的反映,但由于偶然误差情况不确定,故测量准确度高不一定测量精密度就高。③测量的精确度:测量的精确度指测量数据集中于真值附近的程度。测量的精确度高,说明测量的平均值接近真值,且各次测量数据比较集中,即,测量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比较小,测量的既准确又精密,测量的精确度才是对测量结果的综合评价。小结总之,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准确度越高,则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越小,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越高,则多次平行测量的测量值之间就越接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准确度高,则精密度就一定高。2、精密度高,准确度却不一定高。3、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在水质监测领域,准确测定水体的生化需氧量(BOD)对于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制定污水处理方案以及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BOD测定仪作为专门用于测量BOD值的仪器,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测量数据的可信度。稳定性良好的BOD测定仪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提供一致、准确的测量结果,为水质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BOD(生化需氧量)测定仪是评估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工业废水排放检测等领域。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不仅能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提升工作效率,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以下从前期准备、样品处理、仪器操作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分享实用技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BOD)对于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BOD测定仪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水样BOD值的仪器设备,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及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BOD测定仪作为测定水体BOD值的关键设备,其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提高BOD测定仪测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BOD测定仪的测试性能。
BOD(生化需氧量)测定仪作为水质监测领域的关键设备,用于评估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水质评估至关重要。为了确保BOD测定仪的长期可靠运行,定期的清洁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详细介绍BOD测定仪的清洁与维护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一重要工具。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BOD测定仪作为水质监测领域的重要工具,其调试及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将详细介绍BOD测定仪的调试及测试指南,帮助用户正确操作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BOD测定仪作为检测这一指标的关键工具,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水质监测的结果。为了确保BOD测定仪的长期稳定运行,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维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生化需氧量(BOD)测定仪是用于测量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的一种精密仪器。由于BOD测定过程涉及微生物培养、化学试剂使用以及精密仪器的操作,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仪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BOD(生化需氧量)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体中生化需氧量的科学仪器,它在水质监测、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BOD值反映了水体中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那么,BOD测定仪的检测原理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而BOD测定仪则是进行这一测量的关键工具。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水质监测需求的增加,如何选择和校准BOD测定仪成为了水质监测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BOD测定仪的选择与校准方法,帮助用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