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BOD(生化需氧量)监测仪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实时检测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是水体污染治理、生态监测的重要设备,常部署于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工业废水排放口等场景。其设备结构包含精密的微生物反应单元、传感器模块、电路控制系统及采样组件,运输与储存过程中若防护不当,易导致部件损坏、微生物活性降低或电路故障,影响后续使用。以下从运输防护与储存规范两方面,详解bod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的运输与储存要点。 一、运输防护 运输需围绕“防震动、防碰撞、防环境干扰”展开,从运输前准备到运输过程管控,全方位保护设备,避免运输损耗。 1、运输前的设备预处理与包装 运输前需对设备进行针对性预处理,确保核心部件处于安全状态。首先拆解易损部件:将外置的采样管路、传感器探头(如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与主机分离,单独包装——采样管路需排空内部残留水样,用纯水冲洗后晾干,两端用防尘帽密封,防止灰尘进入;传感器探头需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按说明书要求配制),或用湿润纱布包裹,避免探头干裂、传感膜损坏;微生物反应单元若含有活性微生物,需根据运输时长选择处理方式:短期运输(1-2天)可保留单元内的培养液,长期运输则需清空培养液,用无菌水冲洗后密封,防止微生物在运输中死亡或污染。 包装需采用多层防护结构。主机与拆解部件分别装入定制泡沫箱,泡沫需与设备外形紧密贴合,避免运输中晃动碰撞;泡沫箱内放置防潮袋与缓冲材料(如气泡膜),防止潮湿环境损坏电路,同时进一步吸收震动;外层使用硬质纸箱或木箱,箱体标注“精密仪器”“轻拿轻放”“向上”等警示标识,提醒运输人员规范操作;若运输过程需途经低温或高温区域,需在箱内放置温控袋(低温用保温袋、高温用冰袋),维持箱内温度在设备耐受范围(通常为5-35℃),避免极端温度影响部件性能。 2、运输过程中的管控与监测 运输过程需选择适配的运输方式,优先选用专业冷链物流或具备减震、温控功能的运输车辆,避免普通货运车辆的剧烈震动与温度波动;运输路线尽量避开颠簸路段与恶劣天气区域,减少运输时间,缩短设备暴露在不稳定环境中的时长。 运输途中需定期监测设备状态,若设备配备远程监控功能(如温度、震动传感器),可通过手机端实时查看箱内温度与震动数据,发现异常及时联系运输人员调整;若无远程监控,运输人员需每4-6小时检查一次箱体是否破损、标识是否清晰,避免箱体倾倒或防护结构损坏未及时发现。 二、储存规范 储存需根据储存时长(短期、长期)与环境条件,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确保设备长期闲置后仍能正常运行,核心在于“控温湿度、防腐蚀、保部件活性”。 1、短期储存(1-2周):维持设备待命状态 短期储存无需完全拆解设备,重点是保持核心部件活性与环境稳定。将设备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10-30℃,湿度不超过60%,避免阳光直射、靠近热源(如暖气、空调出风口)或潮湿区域(如水槽旁),防止电路受潮短路、塑料部件老化;传感器探头按运输前的保护方式存放,定期检查保护液或纱布湿度,不足时及时补充;微生物反应单元若保留培养液,需每日观察培养液状态,若出现浑浊、异味,需及时更换,防止微生物污染;设备需每周开机运行30分钟,让电路与传感器保持活性,同时检查各模块是否正常响应,避免长期闲置导致部件卡顿。 2、长期储存(1个月以上):全面防护与部件保养 长期储存需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与防护,减少部件损耗。首先再次清洁设备:主机表面用干燥抹布擦拭,去除灰尘;电路接口用棉签蘸酒精擦拭,防止氧化;微生物反应单元彻底清空,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后晾干,内壁涂抹专用保护剂(若有),避免残留有机物腐蚀单元;传感器探头取出保护液,用纯水冲洗后晾干,涂抹传感膜保护剂,放入防潮包装盒单独存放。 储存环境需严格控制,选择恒温恒湿仓库,温度稳定在5-25℃,湿度低于50%,仓库内放置除湿机与干燥剂,定期更换干燥剂;设备与拆解部件分开存放,部件放入密封袋,袋内放置防锈纸(针对金属部件)与防潮袋;避免与腐蚀性物质(如酸碱试剂、有机溶剂)同处存放,防止设备外壳、金属部件被腐蚀;定期(每2-3周)检查储存状态,查看部件是否霉变、生锈,传感器保护液是否失效,及时处理潜在问题。 3、特殊环境储存(低温、高湿、高腐蚀):针对性防护 在低温地区(温度低于5℃)储存时,需为设备加装保温罩,或在储存区域配备加热装置,防止电路元件因低温损坏,传感器保护液需更换为抗冻型,避免冻结胀裂探头;高湿地区需使用工业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在40%以下,设备内部放置防潮袋,关键电路接口用密封胶密封;高腐蚀环境(如化工厂区仓库)需将设备放入防腐蚀机柜,机柜内放置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同时定期用中性清洁剂清洁设备外壳,去除表面腐蚀性残留。 储存结束后,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重新组装拆解部件,检查传感器灵敏度、微生物反应单元密封性、电路是否正常通电;对微生物反应单元重新接种活性微生物,进行校准测试,确保设备检测精度符合要求后,再投入现场使用。 三、结语 综上,在线BOD监测仪的运输与储存需围绕设备结构特性与核心部件需求,从预处理、包装、运输管控到储存环境调节,全方位降低损耗风险。科学的运输与储存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更能确保设备投入使用后的数据准确性,为水体BOD监测提供可靠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