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生化需氧量)测定仪通过检测水样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溶解氧,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水质评估与污染治理决策。在实际使用中,若多次测量结果均低于预期值(如与历史数据偏差显著、低于质控样品标准值),需从样品处理、仪器操作、试剂状态、设备性能等方面排查原因,并针对性调整,以恢复测量准确性。以下详细介绍具体调整方法。 一、先排查样品处理环节 样品处理不当是导致测量结果偏低的常见原因,需优先检查以下要点并调整: 1、样品采集与储存:避免有机物损耗 若样品采集后未及时检测,或储存条件不当,会导致水中易降解有机物被微生物提前分解,消耗溶解氧,最终使测量结果偏低。调整方法:采集样品时需装满采样瓶,排出瓶内空气(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导致溶解氧变化),若无法立即检测,需密封采样瓶并置于低温环境(如4℃冷藏),储存时间不超过规定期限;检测前需将样品恢复至室温,避免温度差异影响微生物活性;若样品为工业废水等含高浓度有毒物质的水样,需提前进行稀释(按仪器要求的稀释比例),防止有毒物质抑制微生物活性,导致有机物分解不充分。 2、样品预处理:排除干扰与保证微生物活性 样品预处理不彻底会引入干扰物质,或导致微生物活性不足,影响BOD检测结果。调整方法:若水样中含有悬浮颗粒物(如泥沙、絮状有机物),需通过过滤去除(使用仪器指定孔径的滤膜),避免颗粒物吸附有机物,导致检测时有机物无法被充分分解;若水样中溶解氧过低(如厌氧水样),需向样品中通入氧气(或空气),补充溶解氧至饱和状态,再进行检测,防止因初始溶解氧不足导致测量结果偏低;若水样中缺乏微生物(如经过消毒处理的水样),需添加专用微生物菌种(如仪器配套的菌种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让微生物适应样品环境,确保有机物能被正常分解。 二、再检查仪器操作与参数设置 仪器操作不规范或参数设置错误,会直接导致测量结果偏差,需按以下步骤调整: 1、检测流程与操作步骤:规范操作细节 若未按仪器说明书执行检测流程,如未进行空白校正、样品加样量不准确,会导致结果偏低。调整方法:检测前需用空白水样(如去离子水)进行空白校正,消除试剂、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若空白值过高,需重新更换试剂并校正;加样时需使用专用移液管,确保样品与试剂(如稀释水、菌种液)的加样量准确,避免因样品量不足导致有机物总量检测偏少;检测过程中需密封反应瓶,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反应体系,避免溶解氧变化影响测量结果;若仪器为稀释接种法bod测定仪,需严格控制稀释水的溶解氧含量与pH值(确保在微生物适宜范围内),稀释水不合格会导致微生物活性下降,分解有机物能力减弱。 2、仪器参数设置:匹配样品特性 仪器参数设置与样品特性不匹配,会导致检测条件不适宜,影响结果准确性。调整方法:进入仪器操作界面,检查“检测周期”设置,BOD检测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如5天),若设置的检测周期过短,微生物尚未充分分解有机物,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需按仪器标准检测周期调整;检查“温度控制”参数,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适宜温度通常为20℃左右,若仪器反应舱温度低于该范围,需升高温度并稳定后再检测,避免低温抑制微生物活性;若仪器支持“搅拌速度”调节,需确保搅拌速度适中(按说明书推荐值),搅拌不足会导致样品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不充分,分解效率降低,需适当提高搅拌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溶解氧过度增加)。 三、后排查试剂与设备状态 试剂失效或设备核心部件性能下降,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需针对性检查并调整: 1、试剂检查与更换:确保试剂活性 若检测所用试剂(如稀释水、菌种液、营养盐)过期或变质,会影响微生物活性与有机物分解效率,导致结果偏低。调整方法:检查试剂标签,确认试剂在有效期内,若过期需立即更换新试剂;观察试剂状态,如稀释水出现浑浊、菌种液出现异味,说明试剂已变质,需重新配制或采购;使用新试剂前,需用标准质控样品(已知BOD浓度的样品)进行验证,若质控样品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试剂合格,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2、设备核心部件检查与维护:恢复设备性能 仪器核心部件(如溶解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反应舱)性能下降,会导致检测数据偏差。调整方法:检查溶解氧传感器,若传感器探头污染(如附着生物膜、杂质),需用专用清洁液(如仪器配套的传感器清洁剂)擦拭探头,去除污染物,再用标准溶液校准传感器,确保溶解氧检测准确;检查温度传感器,若反应舱实际温度与仪器显示温度偏差过大,需联系厂家校准温度传感器,避免温度控制不准确影响微生物活性;检查反应舱密封性,若反应舱盖密封不严,会导致空气进入,影响溶解氧变化检测,需更换密封垫圈,确保反应舱完全密封;若仪器为压力传感器法BOD测定仪,需检查压力传感器是否灵敏,若传感器读数漂移,需进行校准(按仪器校准流程),确保压力变化能准确反映溶解氧消耗情况。 四、验证与预防 调整完成后,需通过验证确认测量结果是否恢复准确,并做好预防措施: 1、结果验证:用质控样品检验调整效果 使用已知浓度的BOD标准质控样品进行检测,若质控样品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调整有效;若误差仍较大,需重新排查上述环节,确认是否存在遗漏的问题(如试剂仍不合格、设备校准不彻底),直至质控样品检测合格。同时,可选取历史检测过的样品(结果已知)进行复检,对比两次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仪器准确性。 2、日常预防:减少结果偏低风险 为避免后续再次出现测量结果偏低的问题,需做好日常维护:定期校准仪器(按仪器推荐周期),包括溶解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建立试剂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试剂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变质试剂;规范样品采集、储存与预处理流程,确保样品代表性与预处理合规;定期清洁仪器反应舱、传感器探头等部件,防止污染影响检测性能。 五、总结 BOD测定仪测量结果偏低的调整需遵循“先样品、后操作、再设备”的原则,从样品处理、仪器操作、试剂与设备状态等维度逐步排查原因,针对性调整。调整后需通过质控样品验证效果,同时做好日常预防维护,以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为水质BOD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若经过上述调整后结果仍不理想,建议联系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检修,避免自行拆解设备导致二次损坏。
|